首页 > 服务中心 > 解决方案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一、普查内容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影响程度和特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此次普查内容繁多,既涉及6大类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调查,也有在调查基础上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既有对各行业领域调查评估与区划的专业性要求,也有对普适性要素的全覆盖调查要求。

二、解决方案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InSAR监测、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测、工程勘测、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灾害风险调查体系,获取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空间数据,结合已有数据、资料和图件成果,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开展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孕灾要素调查、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和减灾资源(能力)等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和评估;依托地理信息科学、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研发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应用系统,统一制备普查工作底图,支撑多行业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支持面向政府和社会多类型用户的成果发布与应用。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InSAR监测图像、激光点云、无人机航片等空间数据,辅助各类调查和评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展示和管理功能,开展各类空间信息统一管理、分析评估和制图;搭建云计算环境,构建风险普查大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实现风险调查和评估的实时在线处理;借助PC端和手机端等相关应用,为调查人员提供高效、便利、自动化程度高的调查手段,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1 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孕灾要素调查与评估

       在已有灾害成果收集和整理基础上,全面运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与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将内业的数据整理、遥感解译等与外业的工程勘测、实地踏勘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灾害危险性调查,对各类已有数据和调查数据进行转换、加工处理,建立灾害数据库,基于灾害数据库,运用统计分析、工程填图、模拟仿真等方法,开展主要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形成灾害系列成果图。

2.2 承灾体调查与评估

       利用各类承灾体已有基础数据,开展承灾体单体信息和区域性特征调查,重点对区域经济社会重要统计数据、人口数据,以及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灾害属性信息进行调查,获取空间覆盖完整的城乡房屋建筑以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信息,对承灾体已有数据、调查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入库。

       开展房屋建筑调查时,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房屋数据基础上,进行内业建筑物轮廓勾绘与外业灾害属性调查。内业提取城镇和农村住宅、非住宅房屋建筑单栋轮廓,掌握房屋建筑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信息;在房屋建筑单体轮廓底图基础上,外业实地调查并使用APP终端录入单栋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建设年代、用途、层数、使用状况、设防水平等信息。

       开展典型承灾体调查时,以各行业部门的专题数据为基础,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天地图数据,重点对交通路网、机场、港口、大坝等典型基础设施进行补绘和属性信息标准化处理。

2.3 历史自然灾害调查与评估

       采用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灾害调查,将内业的数据资料分析与外业的实地核验工作交叉进行。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全面调查1978年以来的年度灾害、历史灾害事件,重点调查1949年以来重大灾害事件的致灾因素、灾害损失、应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情况,构建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形成相对完备的主要历史自然灾害库。

2.4 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将内业统计分析和外业问卷调查同步推进。收集整理已有数据,采用统计报表、问卷调查填报等方式,全面调查各级政府、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基层用于防灾减灾的各种资源,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评估灾害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能力,编制综合减灾资源分布图和减灾能力图,建立综合减灾资源数据库。

2.5 重点隐患排查

       采用多灾种、多要素、全链条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主要灾害重点隐患综合排查。

       自然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评估时,整合应急、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林草、住建、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调查数据及评估数据;提取致灾高危险、承灾体高脆弱、承灾体选址不合理、重要防护工程设防水平不足等重点隐患信息;基于行政及自然空间单元,开展分区分类分级评估,发现多灾种重点隐患,分析灾害链重点隐患。

       在承灾体调查基础上,开展现有抗震、防洪等设防水平的判定;基于防灾减灾工程普查信息,开展各类防护工程的防护能力水平与规划及技术规范要求的关系判定;充分利用多灾种、承灾体等多源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研判单灾种不易发现或判定的隐患;运用专家经验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隐患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定。

2.6 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综合利用灾害风险主要要素调查与评估的成果、重点隐患排查的空间分布和分级成果等,参考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开展单灾种风险评估,通过区域整合与重点突出,形成单灾种的风险区划。

       基于自然要素与社会属性兼顾原则,在考虑自然灾害孕育发生的自然要素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考虑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形成单灾种的防治区划。

       在单灾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多灾种综合与区域承灾体综合,形成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综合风险区划,编制综合防治区划。

2.7 空间信息制备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InSAR监测、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测、工程勘测、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灾害风险调查体系,获取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空间数据,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等调查数据,采用非涉密的天地图作为统一的普查底图,开展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制备,细化房屋空间数据,调查房屋等重点承灾体的空间位置与轮廓,并构建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InSAR监测图像、激光点云、无人机航片、基础地理信息、典型承灾体分布信息为一体的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空间数据库。

2.8 软件系统建设

       应急管理部统筹建设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软件系统,组织开展业务软件、数据库等建设,国家层面的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开展本部门相关业务软件、数据库等建设。各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库通过数据接口与应急管理部灾害风险普查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与共享。要充分利用普查参与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基础,避免交叉重复建设,重点针对普查的数据采集、评估、区划开展软件系统建设。

       灾害风险普查系统集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应用于一体,统一制备普查工作底图,支撑调查数据的录入、存储、转换、逐级上报与审核、逐级汇总分析,支持隐患识别与排查、风险评估与区划、多行业(领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及面向政府和社会多类型用户的成果发布与应用。

       通过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类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与管理。采用云服务技术架构建设灾害风险普查软件系统及其支撑数据库,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应用的分布式部署、用户统一服务和多类型终端兼容接入,实现多部门、多层级跨平台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存储、管理和维护,基于应用需求统一数据服务。

资讯推荐
NEWS INFORMATION
经典案例
ASSOCIATED CASE
返回顶部

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025-83213756 (人力资源)

15051820691  媒体合作



邮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公司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
星河World产业园3栋8楼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

备案号:鄂ICP备13012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