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一、分类要求
基础地理实体可分为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和管理地理实体三大类。自然地理实体重在表示自然生成或生长的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重在表示人类建造或改造的地理实体,管理地理实体重在表示重要管理需求所对应的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可作为各实体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管理地理实体所蕴含的内容可同时作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的属性。各大类均根据基础地理实体的内容及从属关系依次进行类别细分。
1.自然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山体、水系、冰雪、海洋、农林用地与土质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
2.人工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水利、交通、建(构)筑物及场地设施、管线、院落、人工地貌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3.管理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行政区划单元、地名地址、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其他管理单元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
4.各大类中已有的类别不应修改和重新定义,地方可根据应用需求,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展,或对某一类别进行细化,并给予相关说明。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中,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结合实体的语义及几何特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空间粒度确定。管理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求一致。各类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粒度指标在后续相关技术文件中细化。
1. I类:具有标志性意义或特色属性等语义特征的基础地理实体,应全部采集,其空间范围和几何形态应根据实体实际情况确定。如具有可区分的实体名称、行业名称代码等的河流、道路等基础地理实体。
2. II类:具有明确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管理权属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权属要求采集。如房屋、耕地等基础地理实体。
3. III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的长度阈值或宽度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乡村路、行树等基础地理实体。
4. IV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非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面积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绿地、场地等基础地理实体。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几何精度指标设置。
1.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应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精度指标宜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指标,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指标。
2.根据基础地理实体所在区域和类别的不同,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划分为城市级和地形级。在实体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对于市级层面能够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市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市级层面无法落实、需要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省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省级层面仍无法落实、需要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国家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
表1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几何精度要求
等级 |
精度值(m) |
||
/ |
平面位置中误差 |
高程中误差 |
|
城市级 |
市级层面 |
0.3~1.6 |
0.25~2.0 |
省级层面 |
2.5~7.5 |
0.5~6.0 |
|
国家层面 |
12.5~37.5 |
0.5~14 |
|
地形级 |
省级层面 |
2.5~7.5 |
0.5~6.0 |
国家层面 |
12.5~37.5 |
0.5~14 |
|
注: (1)在条件较好的区域,根据客观实际参考本表设置几何精度。 (2)在生态空间或特殊困难区域,几何精度在原有精度基础上放宽0.5倍。 (3)行政区划单元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GB/T 17796 确定。 (4)地名地址数据的地理位置确定方法可参考GB/T 23705 确定,几何精度不作限定。 (5)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和其他管理单元数据的几何精度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规定。 |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代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大类、一级类、二级类和三级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下:
X X XX XX
| | | |
大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1.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其中1为自然地理实体,2为人工地理实体,3为管理地理实体。
2.左起第二位为一级类码,标识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一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1~9的数字码。
3.左起第三、四位为二级类码,标识在一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二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一级类无对应的二级类,则赋码00。
4.左起第五、六位为三级类码,标识在二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三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二级类无对应的三级类,则赋码00。
参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与代码可以实现对照映射。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转眼2024年已走入尾声 这一年,我们主动拥抱新浪潮、新趋势 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过关斩将 在国土空间监测...
项目成果为江苏智慧城市建设、空间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了一套城市三维模型构建技术流程...
025-83213756 (人力资源)
15051820691 (媒体合作)
15005176088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领智路56号
星河World产业园3栋8楼
版权所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 2019
备案号:鄂ICP备13012855号-3